前言
01 中美关税博弈战
关税一直被认为是特朗普撬动全球经济变动的重要“法宝”之一,自他上任,这一法宝也再次重出江湖,接连发了几次大招,打得全球各市场一个措手不及。
据TK观察了解,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生效。此外,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美国也将征收个性化更高的“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正式生效。
其中个性化更高的“对等关税”加征名单中就包括中国,据悉,美国将对中国实施34%的对等关税,而在此前特朗普就已经宣布对中国累计加征20%的关税,如此合计,美国今年对华加征的关税将上升至54%。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与香港商品享有的“800美元免税包裹待遇”也将自5月2日起正式终止。
针对美国一系列关税举措,各个国家有不同应对之策。越南选择“包容”,将与美国实现0关税;欧委会提议对部分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预计5月16日生效;而中国则在4月4日接连发布多项对美反制措施,包括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将多家美国实体或企业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或不可靠实体清单等。
或许是因为中国区别于他国的强硬反击之举,“惹怒”了川普,特朗普在相关社媒平台放出豪言将对中国加征50%的额外关税,即4月9日起对中国加征104%的关税!如此高额关税,很难不怀疑特朗普是在恼羞成怒之下的口不择言。
而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也必将奉陪到底,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自身权益。
中美关税博弈战如今已经上升至“Next Level”,这样的结果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站在国人角度,中国强硬回击态度够“硬气”,但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可不是靠硬气就能撑得下去的,双方的产业、消费以及社会稳定都将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02 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
从美国方来看,特朗普关税举措一方面是为了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税收收入,从目的上来看通过关税提振制造业是对美有益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面临高昂的人工以及场地成本等,所以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是不可行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据悉美国民众已经因担忧生活日用品成本上升而举行了相关游行抗议活动,且特朗普民众支持率也降至上任来最低谷。
对于中美贸易相关从业者,特别是对于中国工厂以及美国品牌方来说,关税增加将会导致各方面生产成本上升,由于成本无法自行承担,从商家角度会选择转嫁压力,即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可能导致涨价现象出现。
而美国消费者之后将会承担92%的关税成本。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后,美国用户已经形成了相对轻松的生活习惯,变动的关税成本与不变的收入之间的矛盾会造成美国用户生活成本增加,美国本土机构GrandSight联创对TK观察如此说道。
对于制造业来说,短期内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难以回流,但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从长期来看存在回流的可能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除了会面临较高的人力、房租以及运营成本,也会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美国劳动者可能不会认同诸如加班观念或者不能理解管理程序相对较严的方式而无法留住相关工作人员,加之供应链外移,整体制造业回归存在一定难度。
而对于Temu、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卖家来说,由于Temu的低价策略已经导致了整个电商生态的崩坏,此时关税增加,卖家不仅无法解决供应链、运输等运营难题,造成成本上升;再加上消费者无法接受产品价格上涨明显,拒绝消费,从而会导致商家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缩,从Temu逐渐放弃全托管模式,主推半托管模式来看,已经做好了美国增加关税的应对准备。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表示,如今的美国就如同身患肿瘤的病人,需要进行治疗。而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化疗和根除的手术,他选择了后者,想法是好的,但却没有考虑美国的实际情况,步子迈得过大,除了能引起“民怨”,其他的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美国电视台记者也曾嘲讽过特朗普这样的比喻,认为我们并不需要“手术”,“手术”有可能会让我们更健康,但是也有让我们加速“死亡”的风险!
03 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各市场选择
在美国电商形势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很多中国商家会选择将墨西哥市场作为其接轨美国市场的跳板,这种选择方案是存在一定机会的,但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建议优先选择线下切入。墨西哥与美国相邻,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天然优势,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有望成为美国周边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但墨西哥电商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网购普及率相对较低以及用户心智尚不成熟等问题。此外,中墨劳动者在思维上存在差异,墨西哥人可能在电商运营以及策略抉择方面能力有限,因此前期团队搭建仍需要靠中国人才和经验。
如果中国跨境商家选择切入墨西哥市场,可考虑从货架电商入手。传统的货架电商如Amazon、美客多等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购买链路,与墨西哥较为早期的电商阶段契合度相对较高。如果想卖家想入驻TikTok Shop墨西哥,仍建议以短视频作为主要的运营模式,直播电商当前对于墨西哥市场来说过于“高级”,整体匹配度不高。
如果是跨境新玩家或是抗风险能力较小的中小型商家建议暂时不要切入诸如墨西哥等新市场,而是优先选择成熟的,已经经过验证的市场。尽管美国存在关税问题,但美国在未来的几年里,仍会是跨境电商的终极市场,美国的消费体量、整体电商生态搭建等都是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不可比拟的。
欧洲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散,因为散所以就会面临繁杂的税务、法律政策等问题,且欧洲市场相较于中美,体量很小,但欧洲电商发达程度较高,且TikTok最早也是在英国形成闭环,因此对担忧美国市场安全的跨境商家来说,欧洲市场也会是一个较好的机会点。现在欧洲市场,TikTokShop也上线了德法意西多个站点,如果商家聚焦到欧洲一个细分市场做小而美的电商运营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据TK观察了解,目前德国市场表现最为抢眼,上线首日,单场直播4小时就实现了4万$的业绩,多条带货短视频GMV破千,法国和意大利分别在服饰和非服领域也表现不错,西班牙作为TK电商更早开放的市场,目前的达人环境也更加成熟。
04 TikTok在美运营及未来走向
除了关税问题,跨境商家对于TikTok在美该何去何从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近日,特朗普表示由于中方反对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出售TikTok的交易陷入僵局。而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关于涉及到TikTok的问题,中方此前已多次阐明了原则立场。中方将依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处理相关问题,美方应为中国企业在美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虽然特朗普之前称若中方愿意出让TikTok,他愿意下调关税;但是将一家公司与关税整合在一起,从逻辑层面上来说是很不合理的,国与国的政策关系两国人民福祉,大国之间更应当谨慎对待,川普的行为令人愕然。
美国本土华人卖家郭总向TK观察表示:“TikTok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社媒平台,后续在美如果可继续稳定运营,未来会向电商平台转型,无论是通过参考国内抖音模式自我发展还是被电商巨头Amazon收购(概率很低),TikTok都将会走向电商平台的道路,但若是被Amazon收购,那TikTok则会成为一个流量入口。”
此外,来自美国TikTok卖家赵总和TK观察表示,完全100%由美国加工生产的商品,其成本大约是中国的5-7倍,其实美国人的日常消费品已经离不开中国产品,只是很多美国人不愿意承认,即使关税增加到100%,中国产品依然具有竞争力,只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终端销售商的利润空间也会积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完全接受产品因关税上升而带来的对应提价。
尽管直播在国内是主流,但在美国本土,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短视频仍会占据主要阵地。短期内直播无法成为美国主要运营模式的原因包括人力成本,美国单个直播间搭建的人力成本会是国内的7-10倍,单纯靠直播带货覆盖成本很难;其次TikTok平台的直播商业化不够成熟,对于供应链、电商运营的把控能力没有像Shein、阿里等电商平台那么强,因此在后方商业化建设还未完成的基础上,直播想要发展起来概率很低。TikTok Shop美区卖家建议在品类选择上可考虑轻小件标品、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以及特定垂直品类如潮玩盲盒、宠物用品、智能家居和大健康产品。
最近美国关税大棒确实让很多跨境商家产生了不小的焦虑情绪,但特朗普的不确定性也连带着关税政策的变动存在不确定性,加之有中方参与博弈,短期内关税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而TikTok在美究竟该何去何从,从大方向来看,TikTok Shop在美仍会持续运营,只是姓“美”还是姓“中”,这对TK商家来说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区别,但TikTok作为字节跳动旗下产品,任何的技术出口都需要严格遵循中国的法律,TikTok在美国最终走向如何,还要等待进一步的结果。
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欧洲市场集体沉默,日本紧急寻求谈判,越南“0税率”示好,只有中国正面硬刚,这也是面对美国长期以来“霸权逻辑”的强烈反击,更是中国自身实力的体现!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在长期以来全球贸易的进程中,积累的抗压性和灵活性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习主席的话语也激励着出海的中国企业家们,中国的经济是一片大海,而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有大风大浪,大风大浪或许会掀翻小池塘,但是无法掀翻大海!历经波澜后,大海依旧还会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