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AI检测和AI改写可以处理论文,但不一定适合SEO

相信很多做SEO的朋友都对自己网站的文章进行过AI率检测,似乎只要一篇文章“AI率低”就是好文章,就可以获得Google排名和流量。与之相反,AI率高就是低质量文章,就会被Google打击。这的确是一则相当经典的本末倒置认知偏差。

看过Google官方文档介绍的朋友会有了解,Google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是E-E-A-T,即要求文章富含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和可信度。当我们写好了一篇文章,E-E-A-T的程度就基本确定了。简单推理不难发现,难道把句子表达方式改一改,文章就更干货了?如果只是表达方式的“优化”的话,以AI的当下的学习和进步速度,需要检测工具来教吗?如果说AI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对于人类自然语言亿万参数训练的不断趋近,那“去AI化”岂不成了语言表达能力得强制倒退?

很多逻辑似乎经不起推敲,但没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低AI率迷信下的“长难句怪物”

前几天SEO学习群的朋友发出来两张截图,是其公司雇佣外包人类写手提交的博客作业,截图如下: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这两个截图是博客中选取的两小段文字。没错,大家应该发现了,每段四五十个单词,只有一个句号,甚至连个逗号都没有。全文60%以上都是这种句子,还好被咱们群友拦下了没有发到网站上。

大家可能会比较好奇,为什么写手会这么写,是因为英文水平高?炫技长难句?是要考托福?都不是,其实只为一件事,就是AI率检测。下图即为这篇文章的AI率检测,极低,只有5.4%。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那奇怪了,既然是AI检测,人类写手正常写作不就好了,为什么非得搞这么长的长难句?

答案也很简单,人类正常写作,也会被判定为AI。不能说100%,但50-60%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我们测试过,把Google官方中文文档放进去,测出来的一样是AI内容,见下图: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所以写手们无路可走,只能去挑战更长更难的造句马拉松。

市场有需求就一定有供给,知识焦虑可以卖课,AI内容焦虑也养活了无数AI检测工具和外包写手。

如果说AI率检测可能会让测试者走向语言的极端,那所谓的“去AI味儿”的AI改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AI改写工具背后原理

用AI来进行“去AI化”改写,是不是听着本身就像是一个悖论?甚至所有AI率检测工具都有同步推出改写工具。左手开处方,右手卖药,闭环了属于是。

但因为AI进化速度太快,不止是模仿人类整体,AI甚至可以模仿任何个体的说话和写作风格。

市面上AI改写工具的原理其实并不神秘,因为AI是用大语言模型概率表达,改写工具为了模仿人,甚至会选择“罕用”表达,长难句,甚至是“犯错误”的方式来绕过检测。通常有以下几类:

文本改写与多样性增强
  • 通过替换同义词、调整句式结构(主动/被动转换)
  • 拆分长难句或合并短句
  • 故意制造少量不完美(如合理范围内的重复或轻微语法错误)
特征混淆技术
  • 调整词频分布,避免AI生成的”过度流畅”
  • 增加局部文本的随机性波动
混合生成策略
  • 结合规则模板与神经网络生成
  • 插入人工预设的”人类写作特征片段”

技术实现路径示例:

输入文本 → 语义分析 → 句式重构 → 同义替换 → 对抗检测 → 特征混淆 → 质量校验 → 输出文本

通过以上几点大家其实不难看出,这类工具本质是通过模仿人类写作的”不完美特征”来对抗AI检测模型的数据统计特征识别,核心在于打破机器生成文本的规律性模式。

但要注意的是:
  • AI内容和AI检测的对抗博弈永无止境。
  • 去AI化无法提升内容质量,过度改写反而影响文章可读性,削足适履,适得其反。
  • Google明确声明鼓励优质内容创作,无论是否是AI生成。

那作为以创作优质AI内容为目标的QuickCreator为例,生成文章能否总是通过AI检测呢?很遗憾答案是不能。

三、为何QC退出“AI检测对抗”

其实在2024年8月的时候,AI检测工具不断涌现,很多用户询问QuickCreator写的文章能否通过AI检测。于是当时我们做了几轮详尽测试。

我把当时的测试结果再发一部分: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在用Undetectable AI测试QuickCreator生成的博客时,出现泰语等在内的8种亚洲和东欧语言无法通过AI检测。开始我们觉得是我们多语言能力不够,但正如本文开头,我们尝试拿谷歌等知名企业官方文档做测试,依然是显示AI写作,这说明AI测试能力并不准确。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当时因为大部分欧美语种文章都可以通过AI测试,所以我们也没太质疑AI检测的价值。QuickCreator一直以来都是以高质量AI内容营销工具为目标,Google要求E-E-A-T也是符合我们产品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断优化高质量AI写作引擎,并没有持续专门面向AI率做把控和测试,所以也没有参与不断升级的“AI率对抗”。

自然到今年,再去测试QuickCreator文章的AI率,通过率可能已经降低。但我们发现,和去年时通过检测的文章相比,现在不通过AI检测的文章在Google上的表现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依然有着良好的排名和流量。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与其在这种无休止的对抗上消耗精力,不如为真正的搜索用户和读者提供更好的内容,为出海企业内容营销提供更优质的AI辅助写作工具。

那真正好的文章应该注重什么呢?

四、AI内容营销四个要点

无论大家对于AI检测的价值如何评价,都不妨碍我们学习研究优质内容定义和Google的立场和态度。Google算法每年都在更新,但原则从未改变,就是为搜索用户的体验服务。其实对于Google SEO而言,博客的“可读性高”远比“AI率低”更重要。下面为大家梳理几点SEO内容营销的原则立场和写作建议:

1. Google官方立场:内容质量优先

Google只关心用户体验:Google明确表示其算法不区分内容是否为AI生成,而是关注内容是否满足E-E-A-T原则(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有用内容优先:核心算法目标是提供对用户有用的内容,而非纠结于内容创作方式(Google Search Essentials)。

2. 为何可读性是关键?

用户体验直接影响排名:可读性高的内容能降低跳出率、增加停留时间,这些是Google衡量内容价值的重要指标。

结构化与逻辑性:清晰的段落、标题层级(H1-H6)、列表和自然语言流畅度,能帮助搜索引擎理解内容主题。

移动端友好性:可读性优化(如短段落、简洁句式)适配移动端阅读,符合Google的移动优先索引标准。

3. 关于“AI率低”的误区

AI检测工具的局限性:市面上工具的准确率有限,且Google未公开使用类似技术判定排名。

低AI率≠高质量:人工改写AI内容可能导致语义断层,反而降低可读性。例如,强行替换同义词可能破坏内容连贯性。

高效策略:合理使用QuickCreator辅助创作(如生成大纲、数据整理、初稿撰写),再通过人工优化优化检查,是更可持续的方案。

4. 实战建议:平衡效率与质量

人工优化不可替代:即使使用AI生成初稿,仍需以下几种人工编辑:

  • 补充案例、行业术语增强专业性。

  • 调整句式结构,避免重复和机械感。

  • 嵌入用户意图关键词(如“如何解决XX问题”)。

可读性工具辅助:使用Hemingway Editor或Grammarly检测阅读难度,确保内容符合目标受众理解水平(建议Flesch-Kincaid分数在60以上)。

避免过度优化AI率:专注于内容深度和用户价值,而非盲目追求“低AI率”。

总结:质量和可读性比AI率重要

Google的算法本质是服务搜索用户需求。可读性高、信息密度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无论是否由AI生成)更可能获得高排名。

与其纠结“AI率”,不如聚焦以下三点:

  • 内容是否符合搜索意图?

  • 是否提供超越竞品的独特价值?

  • 是否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传递信息?

只要满足以上条件,AI生成优质内容不会成为SEO障碍,反而能大幅提升创作效率。

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出来,保证文章内容优质,提升可读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单纯为了降低AI率,牺牲了文章可读性,大量使用长难句,那真的是浪费了原本的博客文章,也影响了最终读者的体验和数据效果。

AI的发展必然伴随AI检测工具的流行,这一点无须否认。但我们做SEO还是要用结果数据来评判,避免本末倒置。欢迎大家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实践和交流。

结尾彩蛋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尝试了一下输入古早年代的火星文。果然,火星文AI率只有1%,担心AI率的朋友可以尝试把博客转换成火星文再发(bushi)。

下图来自“权威”测试工具“undetectable.ai”

降低“AI率”对SEO有用吗?

来源公众号:QuickCreator(ID:QuickCreator)用AI做出海SEO最佳实践者

本文由奇赞合作媒体 @QuickCreator 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采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奇赞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为你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李坤锦
李坤锦
公众号
公众号
视频号
视频号
小程序
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