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赞首页推荐发现出海洞察 对话全球科创产业专家王煜全:盲目出海,十之有九要SI掉 霞光社 2024.12.10 阅读 97 中国企业高效“出海”,顺序很重要。 作者 | Vivi 王煜全 整理 | 唐飞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人员的跨国流动。 然而,2024年,一股前所未有的变革风暴席卷而来。宏观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技术创新的加速迭代、国际政治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重塑,多股强大的力量相互交汇碰撞。 曾经相对稳定的出海航道被打乱,旧有的商业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市场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无论是新兴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还是传统的制造业巨头,都深切感受到了这股变革之力的冲击,它们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出海战略。 时代变局中,企业该何去何从?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全看来,诸多中国企业出海是被动做出的选择,而被动就意味着大浪淘沙,九个都要“死”掉;只有主动去分析未来的政治经济格局的企业,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1998年,王煜全创立了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中国公司,并担任中国区总裁;2008年,王煜全参与创立海银资本,并开始专注于科技投资。凭借其在科技投资和创新领域的深厚背景与扎实积淀,王煜全撰写出《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暗趋势》、《中国优势》等书籍,持续为全球科创领域输出真知灼见。这位懂技术、懂管理、懂投资的投资人对企业全球化有着深刻的认知。 近日,霞光社主理人何维Vivi与王煜全聊了聊他对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看法和建议,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本文基于王煜全对话内容,进行整理编辑。 以下为文字实录,详情请点击视频。 王煜全:中国出海都是潮流式的,最早越南、柬埔寨、中东,现在是墨西哥,它都是一波一波的。 Vivi:你说的感觉有点像炒股,就是一炒起来大家就都去,不行了就都撤。 王煜全:但实际上很有可能那一波全是错的。 这是对全球市场的客观理解问题,生产是需要有产业生态支持的,美国早空心化了,所以生产肯定没有我们好。但是市场是非常好的,是给每个人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的。中国卷到最后,你别看很多人他好像收入很多,但是没利润、甚至是负利润。但在欧美市场,基本上一个收入区间就有一定的利润。 中国现在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去发达国家市场,另一个是去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其实靠的是什么,关系、关系、关系;而发达国家真的要靠技术实力、产品实力说话。 Vivi:所以你一直赞成先去发达的、标准化的国家,先把红利全吃了,是吗? 王煜全:对。第一是这红利吃完以后,可能你就是规则的一部分了,别人很难撼动。第二,发达国家都是相似的。区别在于你进欧洲确实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进,但是你需要一个经理够了。而发展中国家你需要的是一个创业者,需要一个老板,因为太多的事需要老板去决策了,所以都不可复制。 我们测算过,中国+日本+欧洲+美国占全世界60%以上的市场。对应剩下的40%市场是100多国家,而且每个国家不一样,一个国家撑死占1%、占2%的份额 。但是你这1%进了 ,再进下个1%,跟再创一次业没区别。就像进了泰国以后,你再进越南,跟你没进泰国是一样的。但是我进了欧洲再进日本就有很大的用,进了一个国家再进第二国家就容易很多。因为它们都守规则,而且互相都认同对方的规则,意味着你进一个国家被认同到第二国家也会被认同。 我说的不客气点,去发达国家还有一个好处——你是能退休的,你打下的江山和价值是能传承的。但发展中国家,你就干到“死”吧。 Vivi:我记得你在2018年说,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新全球化时代”,现在和那个时候还一样吗? 王煜全:我认为都在过程中,像鲁迅说的那句“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是我希望能够一边走一边多做总结,别走了半天最后发现,费了10年20年的时间才找到真正正确的路,那个效率太低了。 其中一个快速的方法是参照别人已经有的经验,所以我们特别看重研究日本。日本的全球化跟中国全球化特别特别接近,第一都是被迫的,都是想从本国去销售到全世界,但是人家不让。第二其实产品也差不多,有一个特点,日本产品不是绝对全球领先,但是它靠综合实力取胜。中国也是一样,中国这些家电品牌也没有做到独树一帜、一枝独秀,但它综合实力不错,这些特别像。 日本已经走过这条路了,总结出的经验是可借鉴的。80年代初,日本才被迫全球化,过去30年日本本国GDP没增长,但是它在海外基本上再造了一个日本。所以为什么说日本是“失去的30年”而不是“垮掉的30年”,因为表面看本国没增长,但实际上它在从世界角度对产业链做了扩张。产业链扩张到世界以后,它就更强大,本国即使经济出了事也不会垮。 Vivi:你觉得这个能抄吗? 王煜全:必须要抄,而且是最值得抄的。所有的全球化经验里面,日本最值得学。 日本认为,全球化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本国要强,本国强不意味着非得自己强,善用本国实力也是一种强。第二步是进入发达经济体,就是日、欧、美这三极,对于我们中国企业来说就是日、欧、美再加上本国,一共四极。第三步是进入发达经济体周边,比如我要先进美国、再进加拿大。第四步才进到发展中国家。这个顺序非常非常重要。 Vivi:会不会国内的OEM实力太强,反而不想在技术那一部分努力? 王煜全:那倒不至于,我觉得谁都有往好了发展的心,只是很多企业还不知道怎么去吸收先进科技。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要跟三星学。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们2018年带团去考察UC Berkeley,其中一位张教授他研究一个东西叫“超薄透镜”,是把13层超薄透镜叠加到一起,厚度差不多等于一个iPhone,但是却能达到长焦相机的效果。大家都知道现在照相功能对手机来说太重要了,试想一下未来球场旁边那种“大炮桶子”都消失了,每个人拿个手机厚度的相机就能实现长焦的效果,这太厉害了。我们就很关心这个技术发展怎么样了,给了哪个企业,后来发现这个技术给了三星。因为三星有全球最好的研发人员,他们不是在做研发,而是在盯着他喜欢的领域的研发进展,跟踪完后就想办法接盘、合作。 所以我们讲,中国的跨国企业可以学三星,可以从科研合作开始。中国很多大公司所谓的战略部完全没有战略眼光,也不跟踪、也不分析、还瞎撒钱,那没有意义。战略眼光一定是“三位一体”的,第一是进行本领域的全球前沿跟踪;第二是投资,并且要进入董事会席位;第三步是想办法进行整合和合作。 Vivi:但我感觉技术好像是有国界的,这是不是和全球化的理念相悖? 王煜全:这是两个概念。第一是敏感技术是有国界的。第二,所谓有国界,是发达国家阵营就没有界,而其他国家就有界。现在中国有界,是因为中国没有划到那三极里,那三极互相没啥界,所以我们要进去。 Vivi:你一直在关注科技,现在能促进全球化进程的是哪些技术?是AI、芯片,还是其他什么? 王煜全:我觉得都在促进,因为科技有周期、有潮流,这波AI技术被我们赶上了,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可以用,所以感觉就更明显,但是比如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也没有停止,只不过分散出现不容易被看见。 Vivi:你对AI技术持什么态度,乐观还是悲观?未来,AI是代替人类还是解放人类? 王煜全:我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我觉得他们都在瞎扯。这其中有一个前提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人,我们不知道人的能力上限在哪,就敢谈代替人、超越人,这不是胡扯嘛。 而且我认为人工智能会加速人类智力进化,因为人工智能对人能形成大量辅助。人的智力进步是技术进步的一个伴随品,是文化和技术的双向选择,文化越复杂理解文化就需要越复杂的智力。 未来,我们的孩子要处理的事情比我们今天处理事情要复杂,他们的智力就可能更好。我们今天处理的都是人际关系,未来他们可能要面对人机关系,人和机器关系好不好可能很重要,这就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Vivi:机器人领域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你如何看待这种优势? 王煜全:是的,硬件方面很强,但是要小心,人工智能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软硬结合,但它是软主导不是硬主导。未来的机器臂在结构上可能也有一些突破,但是训练层面的突破更重要,甚至会因为训练突破让我们形成机器臂结构的改变,所以它是软主导。中国在软的主导上还是有一些东西要填补的。 Vivi:最近人形机器人非常火,你会看会投吗? 王煜全:我觉得人形机器人是个伪命题。 首先两足就是伪命题,两足最酷炫但是最没用。什么叫人工智能?就是可以从头设计啊。人没法从头设计,我只有两只手两条腿,但人工智能是可以从头设计的,那我就可以设计四条腿、六条腿、八条腿,同时还有上肢。所以为什么非得要设计成人形,没道理嘛。 未来应该是向智能环境发展,举个例子,可能从桌子底下伸出两只机器手来帮我们整理东西,但这两只手不是一个独立的机器人,因为它的指令是从别处传过来的,甚至它如何整理是靠上面挂着一摄像头,帮它来来处理的。 Vivi:对你来说,AI还不够惊喜是吧? 王煜全:差得远。我给出AI发展明确的时间表是,两年之内可能能打磨出模式来,但这个模式大多数人不认识。五年之内,也就是说再过三年,它的业务逐渐被接受,大家会认为这个可能是未来的明星。再过10-15年,它的收入会实现。 我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去看历史规律可以发现,一个好的企业从零开始做到世界前沿,快的就是20年。所以我认为这20年里,会诞生一批这样的企业。 Vivi:刚才聊过全球化的四步,你认为有通用的法则吗? 王煜全:我们总结的通用法则是,发达国家是有通用法则的,发展中国家没有。 还是上面提的那个步骤,当你把发达国家都占满了的时候,你很容易在发展中国家找到愿意为你效力的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就是从发达国家去辐射发展中国家是成立的,从发展中国家辐射发达国家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也要接受,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所以从中国辐射全球也不成立。 Vivi:我们刚说中国的产业链全球化是被动的,什么时候会变成主动的? 王煜全:这个我觉得已经开始了,未来再过二三十年,一定会出一批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所谓真正全球化是指全球的思维,是我收集全球的优势,然后把它组织起来变成我的优势。我们经常用两种足球队来比喻,一种是国家队,我先限制“死”了,你是本国公民才可以。另一种是俱乐部队,没什么限制,把最好的组合起来做到最大,所以俱乐部队比赛的精彩程度会超过国家队。简单来说就是我可以把全世界的牛人聚集起来,做到最大。 Vivi:很多企业觉得卖货优先,相对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比如我们说服他要扎根、做自己产业链、开放共赢,是可行的吗? 王煜全:说不服,一定是一大批人摔跟头,有些人“死”了,少数幸运的没“死”且愿意反思的人成长起来。 Vivi:那我们在这跳着脚喊让大家别摔,没有用吗? 王煜全:喊的价值不在于喊了以后能拯救他。喊了以后,他一定还会摔,但他反思的时候会想起来我喊过,然后会跟我一起来研究战略方向。 Vivi:刚才说未来应该是中国人全球造,而不是中国人在中国制造,核心是人的全球化吗? 王煜全:从大的思路来看,未来不再是一个以产品为主导的社会,产品主导的社会是可以在一个地方生产,通过销售覆盖全球的。未来将是服务主导的社会,企业要想的是如何服务好客户,那服务一定是本地化的,这是未来企业很重要的一个要求。 这就牵扯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企业关键人才到底该待在哪。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跨国企业,关键人才都待在总部,未来一定会发生改变,就像华为内部的那个说法“让听得见炮声的同志们做决策”。甚至未来公司做的好不好,就是考验能不能把资源配置给一线的关键人员去调度使用,这才叫全球化。 而且一定要管得住,意思是我的资源让你用,你能用到特别好;但我不让你用,也不会失控。这个布局做的好不好可能对未来的跨国企业至关重要。 Vivi:全球化的终局是什么? 王煜全:全球化的下一步就是忘掉你是一个外国企业。在美国,很多人不认为索尼是个日本企业,但是丰田始终被认为是日本车,所以它容易出事,索尼就很少出事。 Vivi:为了实现这个终局,中国企业要做哪些准备? 王煜全:我觉得所有的企业经营的核心都是前瞻性,我能比别人提前看到、提前布局,就更能适应未来。这就像是进化理论一样——适者生存,动物的适应是在大量被淘汰的基础上实现的,比如10只动物有9只死了,剩下1只就适应环境了,是被动的适应。而人经过分析采取了主动行为,是主动适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出海只是个浪潮,因为它是被动的。被动就意味着大浪淘沙,九个都要“死”掉,或者说偶尔赚到钱,但后来没了。什么时候出现一批主动的去分析未来,包括政治、经济格局都能够做深入分析的企业,它可能就是未来真正的赢家。 来源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赋能企业全球化 本文由奇赞合作媒体 @霞光社 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采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奇赞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赞 (0) 0 0 生成海报 霞光社合作媒体 关注私信 128 文章 0 评论 4 粉丝 赋能企业全球化。 为你推荐 出海洞察 中国消费品,如何拿下全球市场? 想把产品卖向全球,还能卖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霞光社 2023.12.28 出海洞察 出海圈,正在进行一场名为“ESG”的战役丨WAVE2023 谁在乎,谁就能赢。 霞光社 2023.12.29 出海洞察 在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切入智能硬件消费市场? 10月中旬,我们走访了泰国市场,看到了这些趋势和机会。 Global商业观察 2023.11.04 出海洞察 特朗普当选!影响出海!中国品牌还能怎么做? 保持敏感性,保持警惕 OneSight品牌出海 2024.11.06 出海洞察 在美国市场,是否会诞生直播电商独角兽? 直播电商是否未来会在美国市场诞生独角兽级别的机会?如果有,在哪里? 霞光社 2023.04.12 出海洞察 别人一般不说,关于出海DTC你应该知道的十个真相 个人认为,中国优质供应链的输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一件事是五到十年,那也不用着急。 独角猫说跨境品牌 2023.03.28 发表回复 请登录后评论...登录后才能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