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又最“疯”的营销事件,莫过于上海城中Jellycat café限时体验店了,Jellycat携沪上咖啡文化与上海标志性白玉兰元素的几款新品限定发售。
购买“玉兰芋泥蛋糕”时,店员会拿起奶油喷筒,并与顾客互动:“想要奶油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上面的玉兰是上海市市花,都是每天新鲜采摘的哦。”
一部分年轻消费者为这种“信念感”疯狂买单,沉浸式体验“过家家”,有网友发出感叹,“生活破破烂烂,jellycat修修补补”。
一部分网友则感叹“这个世界已经癫到我不认识的样子”,还有媒体称之为“年轻人爱上皇帝的新装”。
01 起源于伦敦,品牌自带治愈基因
Jellycat由William Gatacre和Thomas Gatacre兄弟于1999年在伦敦创立。
品牌名字Jellycat来自Thomas儿子的呓语,创始人听到小朋友梦到果冻(Jelly)和猫(Cat)后咯咯笑的故事,觉得很有趣,便以此命名。品牌故事自带细腻情感与可爱治愈属性,奠定了其后续的品牌基调。
1999年,Jellycat推出第一批产品——animal系列,早期以 “儿童安抚玩具” 作为定位,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适合作为儿童的陪伴安抚玩具,产品通过了欧盟CE认证,欧盟EN71安全玩具标准和美国ASTM玩具检测标准。
阿汤哥的女儿苏瑞、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奥兰多・布鲁姆的儿子等星二代被街拍时人手抱着一只Jellycat 邦尼兔,明星的带货快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02 从儿童到年轻人,万物皆可Jellycat
2014 年开始,Jellycat战略转型走出很重要的一步,品牌往受众更广泛且更具有品牌溢价空间的高端礼品品牌转变,受众群体也不再局限于儿童,而是扩展到成年人,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
与此同时,“万物皆可Jellycat”成为品牌一大特色。2018年,Jellycat推出趣味系列,首批产品包括水果、蔬菜等,就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物品都能被Jellycat设计成玩偶。
人群不局限+产品不局限,年轻消费群体+万物皆可Jellycat,造就了这个品牌的快速破圈。
03 全球化品牌,一致性的社媒营销策略
- 1999年,Jellycat在伦敦成立
- 2001年,Jellycat进军美国,迈开了全球化的步伐
- 2015年,Jellycat在天猫开设天猫海外旗舰店
- 2019年,Jellycat中国公司成立,总部设于上海
- 2024年,Jellycat遍布全球77个国家,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等社媒平台开设官方账号
Jellycat在出海国家的选择上,与其高端礼品的产品定位保持高度吻合,优先选择了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中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并在海外强化了情感营销和体验式营销策略。
独立站是海外重要的互联网渠道,Jellycat的独立站月访问量高达190万,且97%都来自于品牌知名度带来的自然流量。Jellycat不走传统的潮玩IP的套路,不与动漫IP捆绑营销,不走二次元的道路,而是靠着社媒营销和红人营销等模式在互联网快速出圈。
在海外社媒平台上,Jellycat不仅下场做官方账号,在tiktok的官方账号保持着高频更新,粉丝量达到590.5K,短视频点赞量超过600w;与此同时,还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平台上广泛与头部红人合作。
Jellycat在与头部KOL的深度合作之前,会对KOL的受众群体、个人形象,以及社媒影响力进行深度调研,并根据KOL的特点和粉丝喜好,设计符合双方形象的新产品,合作结束后,还会对新产品的市场表现,以及合作后的品牌知名度等进行调研,从而确定是否长期合作。
例如,在美国市场,Jellycat与知名YouTube博主Lilly Singh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Jellycat毛绒玩具的开箱和使用体验视频,迅速登上热搜,观看量突破1000万次。随后,Jellycat的销售量在美国市场大幅增长,单月销售额突破500万美元。
这次在上海爆火的Jellycat餐厅,其实早就在纽约、巴黎、多伦多、香港Jellycat餐厅“疯”过一次了。
“过家家”式的互动体验营销,这种拟人化和无厘头的做法,恰恰切中了年轻人的情绪点,“精神状态良好,有种平静的疯感”,推动了Jellycat进一步出圈,也让Jellycat成为新的社交货币。
情绪营销的玩法也在全球快闪活动中一脉相承、贯彻始终,不同的只是在每个国家和城市推出的新品带有更多本地化元素。
由此可见,Jellycat在出海营销策略的选择上,并没有因为各地风土人情的不同而选择截然不同的策略,而是选择进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并在这些国家保持高度一致的线上社媒深度运营及情绪营销策略,打造了一个全球家喻户晓、增速最快的毛绒玩具品牌。
04 社媒UGC和年轻人“二创”,让产品自己说话
根据数说故事数说聚合数据显示,近一年内,jellycat在国内社交媒体声量达到137w,互动量接近900w。
全年度的两个波峰分别来自于9月上海jellycat café快闪店的互动体验爆火,以及在3月份官宣jellycat快乐大使樊振东引发的一波热潮。
近一年jellycat的声量贡献中,小红书高达65%,其次是短视频和微博,而社交媒体上用户主动传播UGC的比例更是高达76%,而PGC声量则只有5.86%,jellycat创始人William在接受《The MBS Group》采访时提到,「我们喜欢让产品自己说话。我们研究社交媒体,但我们希望人们从jellycat购买产品是因为愿意,而不是因为被告知这样做。」
正是社交媒体上年轻人的“二创”赋予了Jellycat二次生命,如带玩偶出门旅游、为它们开设账号记录 “养娃日常”、攻陷表情包的“茄总” 等,在社媒上形成了大量的UGC传播声量。
05 潮玩IP出海策略启示
国内潮玩品牌泡泡玛特、TOPTOY、52TOYS等纷纷出海寻找新增量,2024年7月,泡泡玛特法国卢浮宫店正式开业,在全球已经有超百家门店,年销售额破10亿元,而东南亚是泡泡玛特发展最快的海外市场。
与Jellycat不同,大部分潮玩品牌还是以IP联名合作为主,例如泡泡玛特的营收中,76.5%的收入来自品牌与设计师独家签约的玩具IP,约16.5%来自非独家IP,约7%来自其他收入。
这种以独家或联名IP作为核心收入来源的潮玩品牌,在出海的过程中,势必需要极致的本地化,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极力挖掘当地的文化,打造符合当地文化的IP。
泡泡玛特在国内最火的IP是“Molly”,在海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泰国最火的“明星”是“Labubu”,在美国,泡泡玛特的第一个爆款则是Peach Riot,这是由三个女孩组建的乐队形象,自带自由、叛逆的美式摇滚精神。
以产品作为核心,需要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后续的社媒内容加持,让产品种进客户的心智;以IP作为核心,则需要不断给IP注入内容,以及不断创造新的IP,用持续的迭代创新抵御IP生命周期的衰退。
无论是走“万物皆可Jellycat”的Jellycat,还是走“联名IP”的泡泡玛特;无论是全球统一的营销玩法,还是极致的本地化,潮玩IP出海始终都要找到那个情感纽带和精神内核,它可以是标志性的笑脸,可以是对着空气表演“过家家”,只要能与消费者产生那个moment的“连接”,一切就都有了意义。
“生活破破烂烂,还好有它们缝缝补补。”成年人的世界,需要情绪价值,需要心灵治愈,潮玩IP们的出海之路,也会跟产品一样,以长期主义抚慰人心。
来源公众号: 品牌出海S姐(ID:gh_4d4bc6e59128)品牌出海营销博主
本文由 @品牌出海S姐 原创发布于奇赞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采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奇赞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