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快速搭建海外干净的手机和电脑环境

做跨境电商,每个人都少不了要备上几个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账号。

但是随着风控的越来越严格,我们发现这些账号要么注册不了,要么注册就挂。

一般是两个原因:

IP网络不够干净。

手机设备环境或者是电脑浏览器环境伪装度不够。

怎么解决?

IP网络不够干净,在注册前最好先查询一下IP的类型和垃圾值。

在文章的最后,我会介绍怎么查询IP类型和垃圾值。

而手机设备环境和电脑浏览器环境就是我们这篇文章要重点讲述的。

手机设备环境搭建

手机端一般要做5件事:

1.关闭手机定位。

2.切换地区和时区到目标国家。

3.更改系统语言为目标国家的语言。

比如你想注册的是美国地区的Tiktok账号,那么地区就要切换为美国,时区也要切换成美国地区的时区(如果不知道目标国家的时区直接百度),手机语言改为英语。

4.如果是苹果手机,要多做2件事:关闭iphone分析和关闭apple个性化广告。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5.检查伪装度。

打开谷歌浏览器或者其他浏览器。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输入框输入:whoer.net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稍等一会,就能显示伪装度,如图显示伪装度是100。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如果伪装度不是100,那么可以下滑看到原因,一般是时区、语言设置不正确或者是IP检测出来的时区不同等原因。

多说一句,如果要更彻底地模拟当地环境,可以买一个对应国家的SIM卡,有时候会有奇效。

电脑浏览器环境搭建

电脑端搭建一个干净的浏览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指纹浏览器软件。

什么是浏览器的指纹?指纹浏览器有什么用?

浏览器指纹是一项技术,它能够通过浏览器的各种配置和设置(浏览器指纹辨识的信息可以是UA、时区、地理位置、IP或者是使用的语言)来识别用户的浏览器,从而区分不同的用户。就像我们手上的指纹一样,浏览器指纹也具有辨识度,只不过它只能辨别浏览器。

浏览器指纹有什么用呢?它可以记录用户的UA、时区、地理位置、IP地址、使用的语言等等,这些信息都能够帮助网站精准地识别和标记用户,从而实现个性化推送和广告定向。

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我们在一个浏览器上登录同个平台的多个账号,比如在一个浏览器上登录两个亚马逊店铺,那么亚马逊公司是可以轻松地通过浏览器的指纹信息和ip信息来判断出这两个店铺是在同一台电脑上,那么就会导致店铺账号关联,从而导致被封店。

而指纹浏览器是能够同时开出多个浏览器环境,并且自定义修改浏览器的指纹信息,这样就可以在同一设备上使用多个账号,而不用担心被账号的关联问题了。

同时指纹浏览器还有个很大的用处就是能用来做团队协作:一个浏览器环境是可以多人在不同电脑上同时打开,而账号信息可以直接保存在浏览器环境内。

说明:不同的平台对于安全风控的强弱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做好环境和ip隔离就一定能防止账号被封或者关联,只是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推荐三个指纹浏览器,根据自己需要使用。

Hubstudio——我在用的,有云手机功能。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adspower——应该是最多人用的指纹浏览器,好用,但有点贵特别是团队人数方面。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比特浏览器——用的人也挺多的,价格实惠。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指纹浏览器图文教程

想了解指纹浏览器怎么搭配静态IP使用?怎么搭配动态IP使用?

图文实操教程建议看这篇文章:一个工具管理上百个社媒账号?指纹浏览器使用全攻略!

什么是住宅IP?什么是服务器IP?什么是动态IP?什么是动态住宅IP?什么是手机IP?

直接上专业的资料(来自于网络)来解释:

住宅IP和家庭宽带IP是一样的,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

住宅IP是由互联网网络运营商(ISP)提供的IP地址。所以我们一般个人用的就是这种IP地址。

住宅IP是具有地址具体地理位置的IP。但这个住宅IP地址并不是固定的,因为互联网提供商一般会动态分配这个IP地址。一般会因为路由器重启,网络运营服务商会重新分配一个住宅IP地址。

住宅IP地址在实际分配中,并不是一定是用户所在地域的IP地址。这是因为世界上的IP地址是有限的。如果您所在的地区,上网的设备比较多,那么就可能分配一个其它非你本地区的IP给你。

综上所述,家庭的住宅IP地址也不是固定的,是随着时间和地域轮转的,所以家庭IP又称动态住宅IP。

数据中心IP也被称为机房IP或者服务器IP,三者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

机房IP就是由大量服务器组成的机房中心,机房IP一般都是来自IDC机房的,来自企业专线、云服务器等IP地址。

数据中心IP具有IP固定、稳定在线的特点。但是机房的号段一般是连号的,无法灵活变更。在具体业务中,容易被风控。

静态住宅IP就是IP地址是固定的,不是动态的。需要向当地的运营商单独申请,一般供企业用户使用,价格比较贵,也叫专线,并不适合民用。

动态住宅IP的安全可靠性是要高于静态住宅IP的。因为动态住宅IP就是家庭宽带IP。在实际的使用中,更加的安全。

手机IP是最高质量的IP,来自真实用户的手机和基站的P,就和我们平常手机上网的IP样,更能代表真人环境。

动态手机IP就是可以自动变化的手机IP。

专业的解释就到这里了。

简单总结,IP的安全性(就是不容易引起风控的可能性)排行是:

手机IP>住宅IP>服务器IP

一般来说,我们日常运营使用,只要用到住宅IP或者服务器IP即可。服务器IP是最便宜的,动态住宅IP就要贵一些,静态住宅IP更贵。

具体选择什么类似的IP是要根据业务环境和不同平台的风控程度来选择的。

同时说个重点避坑点:市面上非常多号称是静态住宅IP的,其实都是服务器IP冒充的,真正的静态住宅IP一般很少有服务商提供,同时价格也较贵。

如何获取网络/节点/代理 的 IP 地址

为了检测网络的干净程度和类型,我们需要先获取网络的 IP 地址。

如何获取网络/节点/代理 的 IP 地址?

第一种办法是服务商那边有提供。

第二种办法就是把这个网络、节点连接之后,再打开这个网站:https://IPinfo.io/默认右边就可以看到当前网络的 IP 地址。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简单判断网络/节点/代理好坏的方法

用到两个网站:

https://scamalytics.com/

https://IPinfo.io/

首先,当我们买了一个网络/节点/代理之后,打开https://scamalytics.com/把 IP 输入进去,点击查询按钮。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欺诈值分数,同时能看到提示颜色。

比如我下面示范的 IP 的欺诈值分数颜色是红色。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这个欺诈值分数一般来说越低越好。

所以如果是注册风控高的社交平台账号(如 Instagram、Facebook 这一类),欺诈值提示颜色最好控制在黄色或者绿色。

当然,并不一定要追求提示颜色是绿色。比如我自己国内的宽带网络,测出来 IP 是黄色的。但是国内的宽带网络基本都是属于非常好的网络,因为是住宅 IP。

怎么判断 IP 是服务器IP还是住宅IP?

判断完 IP/网络/节点/代理 的欺诈值分数之后,我们就要判断这个 IP 是住宅 IP 还是服务器 IP 以及是不是原生 IP。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如果已经连接代理网络,这里会默认显示当前网络的 IP 地址。同时页面右侧会显示当前的 IP 地址和许多 IP 的信息,比如 IP 所属的国家,城市,服务商等等。

这个信息往下滑,可以看到 IP 的类型。

如果显示是:isp,说明是住宅 IP。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如果显示是:hosting,说明这是服务器 IP。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如果想要查询某个 IP 的类型或者信息,直接在输入框输入 IP 地址,点击查询。

怎么判断 IP 是否是原生的?

同样还是在这个网站上面,在这里有很多 IP 的信息。我们只需要看下面这两个地区是不是同一个。如果是同一个国家/地区,那么说明是原生 IP,如果不一样,说明不是原生 IP。

比如下面示范的这个 IP 就是原生 IP,因为查询出来的国家都是 AU ,澳大利亚。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快速搭建国外手机环境/电脑环境【图文】

好的 IP 是什么类型的?

好的 IP 是:住宅 IP+原生 IP+欺诈值分数低。

说明:由于我们查询这些 IP 数据都是利用不同的查询网站,而这些不同的查询网站引用的数据库也都是不同服务商提供的。

所以要记住:没有绝对标准,都只能做个参考。

比如有的时候,同一个 IP 你用不同的网站检测,会出现不同的国家/地区,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不同网站引用的数据库是不一样的。

总结:这些网站都只能帮我们做个相对的判断标准。而且我们要知道,网络也只是影响账号安全性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注册账号时的浏览器环境,注册时用的邮箱/号码,我们养号时的操作手法等等,这些都是会影响账号的安全性。

来源公众号: 希声碎碎念(ID:xisheng_ssn)跨境电商创业者,分享跨境电商入门知识与干货。

本文由 @希声碎碎念新航家会员 原创发布于奇赞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采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奇赞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

为你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李坤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程序